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精益项目推进小组(精益项目推进小组工作总结)

2024-04-22 19304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企业如何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过程管理
  2. 如何做好精益生产及推进方法,
  3. 精益六西格玛的项目步骤
  4. 如何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项目及人员选择

一、企业如何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过程管理

1、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和速度都成了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条件。传统的精益管理是一种消除浪费、提高速度与生产率的方法,关注流程速度与效率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速度的改善,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迅速性。

  

2、一种消除缺陷并减少流程波动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质量的控制,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可靠性。因此,只有精益或者六西格玛管理都不能使企业在质量和速度两方面达到世界级企业的目标,精益六西格玛应运而生。

  

3、一提到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过程管理,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的推行有无成效,项目管理是又一个关键要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方向和目标选定后,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回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导入、推行、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螺旋状上升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着艰辛和困难。因此,推行项目期间我们就要象栽培果树一样,需要精心呵护。

  

4、精益六西格玛推进过程管理包括培训、项目运作、项目辅导和评审等三大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5、培训包含中高层倡导培训、基层培训、绿带培训、黑带培训。其中绿带和黑带培训采用“行动学习法”分四个阶段进行;也有将黑带和绿带混合安排在同班培训的做法,并行进行。

  

6、其中,绿带和黑带培训相对时间长且是面向成人的一种应用技能培训,而非普及性知识培训。所以在导入培训和选拔绿带和黑带之前要首先确定好合适的项目课题,学员在培训中是边学习边做项目,在为期4个月每次一周的培训中,要有指导老师在每次学习新内容前进行项目辅导,学习结束的同时,项目也要基本结束。

  

7、项目运作是对培训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活用的实践与检阅,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比较多。此时推进组织的相关人员就要特别注意项目进度和质量的跟进,及时整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项目组内部问题,可由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内部解决,只需要跟进其时间进度即可;对于项目组内无法解决但推进机构可能帮助解决的问题,可由推进机构协调解决;对于项目组和推进机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报主管高层领导,谋求解决。同时要充分利用指导老师的时间,针对精益六西格玛技术层面的问题进行解决,也可组织项目组间进行交流,借鉴学习。

  

8、项目辅导和评审是对项目阶段工作进行检查、对阻碍问题进行疏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项目辅导分为集中辅导、点对点辅导两种形式,多采用其中一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的综合方法。重点在于解决项目运作中遇到的阻碍问题。项目评审分为阶段评审和结题(关闭)评审。阶段评审在于督催和评价项目阶段进度、质量以及阶段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活用的效果;结题(关闭)评审在于系统评价课题的成果、交流经验和检阅学习系统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应用程度和效果。

  

二、如何做好精益生产及推进方法,

(一)推行精益生产,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精益生产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对管理改善的尽善尽美的无止境追求。一汽各厂(部)根据这一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总目标,如铸造厂提出了“四无两优一提高”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其基本内容是:生产管理追求无库存,质量管理追求无缺陷,设备管理追求无停台,成本管理追求无浪费;优化生产,优质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

  

1、生产管理追求无库存——彻底改变以过多库存储备保生产的传统做法,将以“造型”工序为中心的推动式生产变为以"清理"工序为起点的拉动式生产。实行以需定产(一个流生产),逐步扩大看板管理品种,"造型"生产线实行柔性生产,生产计划和生产统计应用计算机管理,大幅度压缩多余的工序、在制品和库存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占用,提高生产组织水平。

  

2、质量管理追求无缺陷——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和铸件质量水平。质量管理要从"全数检验"转向"零缺陷管理",进一步减少不良损失,用精益思想来研究和实施质量改进和攻关,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进行厂内Audlt(奥迪特)质量评审(德国大众的先进方法),严肃工艺纪律,使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名员工都切实做到精心操作、严格把关,确保铸件的内外质量都达到优质品标准。

  

3、设备管理追求无停台——提高设备的可动率,提高工装的工艺水平和使片寿命,坚持以生产现场为中心,抓好现场巡检、设备维修,实行设备封闭管理。采取快速换模法,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设备工装的技术状态,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产优质铸件提供可靠的必要条件。

  

4、成本管理追求无浪费——狠抓投入产出管理,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优质低耗、降低成本。深入开展三级经济核算,抓好铸件收到率、砂芯使用率、炉料投入、铁水产出、砂芯出芯率、造型成型率、清理合格率等各生产环节的考核.对原材料、产成品、备品、备件等重新制定最高、最低的储备限额,做到用尽可能低的储备满足生产需要,大幅度地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活化资金、降低铸件成本。

  

5、优化生产——全厂每个生产环节都力争达到整体优化的标准。实施生产要素一体化管理,强化现场"5S"管理,现场工位器具标准化,改善生产现场环境,提高现场文明生产水平,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

  

6、优质服务——强化管理科室为生产一线服务、后方为前方服务,切实转变管理科室过去的工作作风。

  

(二)推行精益生产,以生产领域的推进带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推行精益生产的初期,偏重于生产制造过程.随着世界范围对丰田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精益生产方式认识的深入,很多企业将其内涵从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等方面。因此,一汽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内容,也开始向管理领域拓展,以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精益化。

  

1、全面实行拉动式生产。坚持以销定产,把后道工序作为前道工序的用户,以各条总装线为龙头,以总装拉总成、以总成拉零件、以零件拉毛坏、以毛坏拉材料供应,实行整个供应链的拉动式生产。

  

2、努力实现均衡生产。均衡生产是实现拉动式生产的前提,均衡生产均衡的不仅仅是生产数量,更是产品种类、生产工时、没备负荷的全面均衡。它要求设备、工装要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物资的供应要准时,操作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出勤率要保持良好的稳定等。当时,一汽本部已有54条生产线达到整体优化标准,全部生产线合理调整也已完成。

  

3、组织看板管理生产。当时,各专业厂之间采用看板进行取送货,在中型卡车的生产领域已经运用得比较熟练但在其他国产件生产领域里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看板管理还只是在部分专业厂和部分生产线上推行。即使这样,一汽使用看板管理,仍然使在制品储备得到了大幅度的压缩。

  

4、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一汽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方而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

  

(1)在生产处应用计算机进行技术文件管理、整车计划管理。零部件计划管理和生产统计、分析管理。这项工作已完成,并准备与销售、供应、协作、财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2)总装厂和部分专业厂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逐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均衡生产,整车与总成、总成与零件的同步生产,把拉动式生产真正提高到现代化管理水平上来。均衡生产要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提供保障才能实现,尤其在压缩在制品的情况下组织均衡生产,难度就更大。为此,一汽全方位地加强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好材料(毛坯)、工具、机床备件的及时供应工作。所有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都全神贯注地投人到生产管理中去,后勤服务方面也努力为生产一线提供及时的优质服务。为此,一汽每月按销售需求编排装车计划,并根据市场及时调整,迅速停止滞销产品的生产,对畅销产品尽快做出安排,初步实现多品种汽车的混流(若干种产品合理混合)生产。

  

5、搞好作业现场的整体优化。作业现场整体优化是企业推行看板管理的基础。作业现场的整体优化包括现场设备的布局调整,合理编排工艺流程,把一字型生产线改造成U型生产线,将大批量轮番生产改造成多频次、小批量生产等.例如铸造厂,全厂有10条造型生产线,其中8条线是多品种生产,过去采取集中生产一种铸件,大量储备后再生产另一种铸件的模式。铸件的生产周期最短的有3~5天,最长的则多达10几天。通过采用多顿次、小批量生产方式,减少了每种铸件的标准在制品。为适应快速更换品种的需要,铸造厂还改进了互换工装模具的工艺,采取提前预热等措施,更换型板的时问由4个多小时压缩到20分钟。结果是成品库存由7天降到3天,为推行看板管理打下了基础。

  

6、实行"三为"机制。建立以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以车间主任为首的"三为"机制,有效地组织后方为前方、机关为基层的服务。

  

7、开展"5S"话动,改善现场环境。在生产领域推行精益化管理,一般都是从作业现场的整理整顿人手。因为,"5S"动是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5S"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志。但"5S"这项工作涉及到改变企业的传统习惯和陈旧作风,搞起来容易,坚持下去很难,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三)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一汽是国家"一五"期间建没的第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其生产管理模式也是照搬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加之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一汽在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上主要办了两件事。

  

1、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推行精益生产初期,一汽集团公司完成了精简机构、压缩定员、全员合同化管理和推行岗位工资制度等各项工作。压缩科级机构288个,压缩比例为13.4%;压缩定员编制10970人,其中干部压缩比例为I1.7%,工人压缩比例为9.04%。精简机构的当年,集团公司实现了人员负增长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5%的好成绩。

  

2、坚持"精干主体,剥离辅助"。将承担社会及生活服务功能的部门从主体中剥离出去,成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业开发总公司、把企业办社会的包袱逐步转化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财富。此外,由于先前试点组建的、直接面向市场的散热器公司的运行取得了成功,一汽就把初具规模的总成和零部件厂直接推向市场,成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子公司。

  

(四)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使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将精益思想注入产品研发阶段,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既是企业生存之本,也是走创新之路,保持自主品牌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汽提出要用精益思想大干"三车一机"(即平头车、面包车、小红旗轿车和488发动机),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精益发展之路。

  

1、实行主查制(项目经理负责制)领导模式,强化产品开发工作的集中统一指挥。一汽成立了三个以公司副总经理为首的指挥部,分别对"三车一机"中的各个产品从设计试制、生产准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直至投产加工的整个过程。实行全权指挥、全面负责.下属的汽车研究所把过去按专业分工设置的组织机构改为按产品分工设置,成立了中型卡车部、轻型卡车部和轿车部,并设立了主查职务,按产品种类对设计、试制、试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实行同步工程,改变过去接力棒式的工作程序。同步工程,又称并行工程,即对产品策划、开发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实施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比如,生产系统提前介入,严格按照现生产安排和组织新产品的试制,这样不仅保证了新车的试制进度和制造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方案的最佳配合;在工艺设计的同时,组织进行工艺装备和非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对制造周期长的工件,在模具设计还没有完成时,就先画出毛坏图,派专人订购模具毛坏进行相加工,使模具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

  

3、质量管理向研发领域延伸,抓好投产前的质量控制。在确定新产品投产进度时,就规定新产品投产前的质量目标;把新试制的汽车定向地送到直接用户中去进行实际使用试验,认真分析用户反馈回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对发生频次较多的问题立即组织质量攻关,并把成果列人新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方案;新产品试制工作全部列入质量管理体系和Audit评审体系,严格把好投产前的质量关;按照公开招标、择优选点的办法选好配套企业,对有问题的配套企业进行整顿,强化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

  

(五)搞好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的改善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广泛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管理、开展技术革新是一汽的传统。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四方面:

  

1、开展班组升级达标活动。活动之初,以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为内容,制定了《班组工作条例》。凡是达到条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的,命名为"上条例班组"。此后在"上条例班组"中又加上了"自控班组"和"信得过班组"。以开展质量"三自一控"为重点,以"信得过班组"为最高档次,开展了"创三组"的升级达标活动。

  

"创三组"标准大致包括:是否开展QC小组活动,有无当年成果,是否开展班组质量活动日,是否坚持质量改进活动和杜绝批量质量事故、责任返修品作为否决项目;连续一年逐月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含产量、质虽、品种、成本和劳动生产率),坚持文明生产,坚持学习技术与质量管理,坚持正确使用并精心维护设备;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三熟悉(工艺、标准、检测);坚持贯彻工艺纪律,执行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规程)加工;尊重检查员,对质量负责,出了质量问题做到三不放过;发挥两长三员作用;达到班组上条例和自控班组的全部条件;自控工人占班组总数90%;有合理化建议,有质量内控标准及深化工艺项目;做到自检、自分、自盖工号和控制不良品流向下一道工序的"三自一控",等等。

  

随着精益生产理念的逐步深入,一汽又在"创三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精益班组,作为班组升级达标的最高层次,精益班组的标准,除了生产和质量目标外,还突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并广泛开展群众性改善活动。

  

2、开展群众性改善活动。这项活动是在铸造厂灰清车间一个变800吨为80吨的故事中开展起来的。过去有个观念:工人生产的半成品越多对企业的贡献就越大。铸造厂最艰苦的灰清车间是老先进,这里的铸件库存一度高达800吨,用5吨载重汽车能装满160辆。该车间主任通过学习精益生产方式,懂得了过多的库存是浪费,这些堆放在车间里的铁山,长年占用企业资金达150万元,它们正是造成企业效益低下之源。灰清车间立即发动工人向生产中的无效劳动宣战,通过重新规划车间的设备布局,改进设备、工艺、管理和操作方法,实现了全车间工作不落地,生产与下道环节同步进行。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灰清车间铸件堆积如山、遍地铁砂的旧面貌。还使在制品从800吨减少到80吨,资金占用降至15万元,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他们的经验在全公司推广后,围绕如何消除无效劳动,减少和杜绝浪费,形成了一个群众性改善活动的高潮。

  

3、开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一汽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逐步实现了本小组的设备都能操作,并且会保养、会维修、会改善,从而解决了因劳动分工过细所造成的管理障碍,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工人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工人的培训工作一般由车间自己组织,以技能操作训练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集团公司下属的技工学校和团委联台举办一汽青年电视学校,对两万多名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的青工进行一汽的发展及技术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工具厂自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以来,在挖掘人的潜能方而狠下功夫。首先在夹具二车间试行了一人多机操作,打破工种界限,允许跨工种作业,鼓励一人多能。过去培养一名操作工人需要2-3年时间,现在要求在几个月内就要熟练一门技术。因此,部分工人在开始试行时产生了"三怕"。怕自己现在的好工种换成坏工种,怕多学技术多挨累,怕个人收人受影响,一些管理干部产生了三担心:担心工人花了时问学不成技术,担心学成后顶岗作业的工时少,影响整个生产任务,担心苦、脏、累岗位没人愿意干。针对这些思想,工具厂及时制定了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以鼓励职工一岗多能。在激励政策上提出:凡参加多岗学习的职工,岗位工资和岗位奖金就高不就低,对因参加多岗学习而影响个人收入的,车间在二次分配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行朴偿;多机操作人员在评选先进和晋级中具有优先权;无工时考核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到机床上操作,按所干工时计奖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职工自选工种的愿望。该车间在制约机制上提出:限定岗位学习期限,到期不能顶岗者,学习期内所发奖金全部扣回;在上岗合同中,要求凡是50岁以下的职工,包括管理干部和车问办事员,都要具备一岗多能。

  

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的配套运行,促进了一岗多能活动的开展,职工们学得快、用得活.由于一人多机操作,消除了多年来专业分工过细的弊端,解决了单件小批生产的主要矛盾,消除了工种间任务不平衡现象,充分发挥了工人智能和设备潜能,实现了均衡生产。

  

1、为了达到少投入、多产出;快投入、快产出;边投入、边产出的目的,一些部门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把单一品种的生产线改造成多品种混流的生产线,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加工不同系列、不同规格的产品;通过生产线的合理调整和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生产等措施,腾出了大片生产场地和仓库面积;把形状简单、容易加工的零部件扩散给附属厂或协作厂,腾出高大的厂房生产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既充分利用现成的剩余能力,又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技术引进上,只购买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没备,自己制造辅助设备节省了大量外汇。

  

2、实践配套产品直送工位的工作。长期实践证明,直送工位在减少资金占用、节约包装材料和储运费用上都是非常有效的。如轮胎、钢板弹簧、蓄电池等资金占用较大的配套产品实行直送工位,节约资金占用2000多万元,对距长春(一汽本部所在地)较远的外地配套企业,一汽就与他们共建"一汽协作中转服务中心",实现由中心直送工位上工作的展开,为一汽改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树立"第一汽车"的国车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益六西格玛的项目步骤

定义顾客需求,分析系统,寻找浪费或变异,确定改进机会;分析组织战略和组织的资源;确定项目:包括项目的关键输出、所用资源、项目范围。

  

定义流程特性,测量流程现状(包括各流程或动作需要的时间);对测量系统分析:评价过程能力。

  

分析流程,查找浪费根源或变异源,确定流程及关键输入因素。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方案,制定改进计划。

  

建立运作规范、实施流程控制;验证测量系统,验证过程及其能力;对实施结果进行总结,规范成功经验,提出新问题。

  

四、如何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项目及人员选择

1、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是以项目为载体而持续运作,选出合适的项目和合适的人员就意味着项目成功了一半。因此,项目和人员选择是其顺利和成功推行的关键要素之一。

  

2、项目及人员选择可依据企业管理体系诊断结果,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筛选、分析确定出合适的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依据所选定的项目,确定出合适的项目组成人员及项目组长(经理);结合项目涉及的流程分布区域(范围)和人员,组建合理的跨部门、跨职能的成员团队,明确职责和团队运作方式。

  

3、选项通常从战略分解、自下而上、行业标杆等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所谓的战略分解法就是日常所说的自上而下的选项,多由高层领导或倡导者发起项目,它是结合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的要点进行逐层分解而产生的项目。自下而上的选项就是结合日常工作业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制约问题或目标指标难以完成的瓶颈问题进行选择。行业标杆法选项是以同行业标杆企业在某方面的指标为对照目标而提出自己的项目课题,这类项目初选数量不多,主要是为了与同行竞争市场份额或订单量。

  

4、精益六西格玛的人员选择与我们日常的做事方式有差异。通常我们是先安排人做某件事,不见得安排的人就适合做这件事;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团队组建选人恰与平时做法相反,它是根据项目可能涉及到的人或部门来选出合适的人,通常这个团队由跨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联合小组。

  

5、管理层能够为六西格玛团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这些团队成为有效率的团队。这要求管理层尽力维持团队成员的一致性。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管理层不应该允许团队成员离开团队,也不要经常有新的人员加人团队。要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团队,到了关键的实施阶段,团队和管理层双方还需要严格的纪律保障。跨部门的团队由掌握传递价值所需技能的人员组成。团队设计过程以高效地创造价值。管理层必须保证组织拥有所需要的技术。管理层还必须负责扫平合作障碍。

精益项目推进小组(精益项目推进小组工作总结)


复制成功